《物理評論快報》發(fā)表鐵基超導體研究進展
zui近,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/北京凝聚態(tài)物理國家實驗室聞?;⒀芯拷M在鐵基超導體超導電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。相關工作已發(fā)表在(C. Ren et al., Physical Review Letter. 0, 257006 (2008))。
該組任聰副研究員自主開發(fā)出了一套基于半導體二維電子器Hall效應的磁測量系統(tǒng),該系統(tǒng)可以研究微米尺寸材料的低溫磁性。利用這一套系統(tǒng),任聰、單磊和聞?;⒌妊芯咳藛T研究了*摻雜Ba0.6K0.4Fe2As2單晶(Tc=36K)的下臨界場Hc的性質,從而獲得其超流密度的信息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Hc的溫度依賴關系具有明顯的兩能帶特征,可以用兩個各向同性的s波能隙函數(shù)擬合。擬合結果表明,具有較大能隙 (2&6508;b/kBTc = 6.0) 的能帶對超流密度的貢獻小,而較小能隙(2&6508;a/kBTc=.3) 的能帶在超流中占據(jù)較大的權重。這一結果和*性原理能帶計算的費米面附近的能態(tài)密度權重是一致的。他們還指出,比較電子型FeAs-體系,BaKFe2As2 零溫極限下的超流密度比較大,與Tc的關系明顯不滿足于已知的Uemura標度關系。該標度關系在欠摻雜氧化物超導體中是滿足的。此結果說明鐵基超導體和氧化物超導體在機理上可能有明顯區(qū)別。
高溫超導電性一直是凝聚態(tài)物理學領域的熱點研究課題之一。作為強關聯(lián)電子體系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,其豐富的物理性質大大拓寬了人們對凝聚態(tài)物質的理解,但是相關的機理卻是凝聚態(tài)物理領域的難題之一。zui近發(fā)現(xiàn)的新型鐵基超導體,其層狀結構與銅氧化物相似,而超導轉變溫度可以高于50 K。對鐵基超導體的研究可以為高溫超導另辟蹊徑, 有助于揭示高溫超導的機理。
超導能隙分布及能隙函數(shù)的配對對稱性是超導電性的一個關鍵問題。通過探測鐵基超導體超流密度可以獲得其超導電子配對信息,對鐵基超導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,而這項研究在高質量單晶樣品上尤為重要。聞?;⒀芯拷M在鐵基超導體單晶樣品生長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。他們用NaCl助熔劑方法生長出尺寸在亞毫米的電子型FeAs-單晶并成功測量了單晶的輸運性質,同時他們還用FeAs做助熔劑生長出了厘米量級空穴型FeAs-22系列摻雜單晶,通過單晶的性能表征說明它們具有很高的質量。